中國的鑽石首飾行業可望於2010年躍升20%以上,國際鑽石機構DTC的行政總裁Varda Shine在接受《亞洲珠寶》專訪時表示。
本年9月份,Shine女士到訪香港並展開她的亞洲之旅,她指出:「相信目前中國大陸占全球鑽石市場的8%,而我更深信,中國本年的鑽石首飾銷售可望增長20%以上。」目前全球市場上35%至40%的鑽石胚都是由DTC供應。
Shine女士更表示,中國及印度兩大經濟體系正將全球的核心鑽石市場逐步轉移,預料在未來的五年內,中印兩國將合力取替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珠寶市場。目前,美國的成品鑽石市場約為175億美元至180億美元。
熾熱的市場
香港充滿活力的鑽石及首飾市場令當地成為進入中國奢侈品市場的跳板。Shine女士指:「我們有很多客戶已在香港設立辦公室以服務區內的顧客,部份公司的香港辦公室已成立超過20年。單在今年,我們已有12家客戶在香港成立辦事處。」她強調,在香港的投資代表著各地客戶對香港及內地市場前景充滿信心。
「15年前,中國內地的鑽飾店鋪可謂絕無僅有,時至今日,每十對在中國五大城市中結婚的新人有七對是以鑽戒締訂婚盟。」
奢侈品巨頭諸如卡地亞、寶格麗、蕭邦及戴比爾斯均已在中國及印度開設零售店,趕及於美國等成熟市場回落時保持各大品牌的銷售額。
Shine女士引述路透社報導指,中國龐大而充滿潛力的婚慶市場為首飾業提供了極大的空間。中國內地每年有超過1,000萬對新人締結良緣,為當地形成了達82億美元的婚慶市場,占該國全年GDP的2.5%。「鑽石成為婚慶首飾的重要部份,且為一眾新人帶來極大喜樂。鑽石是非常稀有的天然資源,從生產角度看,在過去20年來都未有新的鑽石礦被發現,這不單從戴比爾斯公司的角度出發,對於全球的鑽石採礦業亦然。」缺乏新的鑽石礦產,加上中國及印度對鑽石的需求持續攀升,而來自美國的需求可望保持穩定,鑽石供不應求的情況將會日趨嚴重。
中國一向對VS或以上較高淨度的鑽石需求殷切,但當地近年開始接受SI1及SI2等級鑽石,Shine女士認為:「這是一個良好現象,並有助於中國市場繼續增長。」
「新標準」
在金融海嘯於2008年席捲全球之前,戴比爾斯每年的鑽石產量約在4,800萬克拉至5,000萬克拉之間,至2009年,該公司決定將產量降至2,400萬克拉,及至2010年當市場逐步回穩,戴比爾斯將鑽石產量提升至3,000萬至3,100萬克拉。
「明年我們計畫將鑽石產量提升20%至25%以應市場需求。」但Shine女士強調:「天然鑽石的資源畢竟有限,增加供應仍不足以滿足市場所需。」
除了戴比爾斯,全球業界正在適應市場的各種新轉變,包括各地消費者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關注,這方面的發展對於鑽石業界各環節都帶來了嶄新的挑戰。
企業社會責任
首飾業界對於企業社會責任日益關注,Shine女士認為是好事,縱使行業仍有不少可進步空間。回應最近有關辛巴威在金伯利進程的發展,Shine女士表示:「我認為業界在商業道德的關注及工作上都有了進展。」
全球熟悉的金伯利進程(Kimberley Process, KP)最近接納將來自辛巴威Marange地區的鑽石都納入於KP認可的合法鑽石供應鏈之內。
礦產業的增值性
如何藉礦產業為社區及民生帶來更大福利(beneficiation)或簡言之「增值」亦是鑽石業界極為關注的議題之一。除了單一地出口鑽胚,各地政府更希望鑽礦業能為各礦產國提供更高經濟效益,包括在當地興建高回報的鑽石開採及打磨業,並藉此提升當地的就業、教育及民生質素。Shine女士表示:「無論是黃金、鉑金抑或石油開採業,各地政府都希望擁有這些行業能為該國帶來更高經濟效益,我們亦聽見來自不同政府對有關方面的訴求。從加拿大、俄羅斯以至南非的政府都明白鑽石開採業僅能再多發展20至30年,她們都希望在這些年間儘量提高從行業而來的技術提升,對於鑽石業界,挑戰在於『如何確保能與鑽石開採業的上下游共同帶來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擁抱鑽石業的未來
未來的十年是鑽石業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日子,Shine女士重申:「我們見證著中國及印度兩地消費者對鑽石的需求正不斷提升,而美國的消費者將會持續鍾愛鑽石,然而事實是鑽石的供應正在日益減少,天然鑽石只會越來越顯得珍貴。」她更相信,多采多姿的鑽飾設計亦會為市場帶來新氣象並影響全球業界。「以『鑽石十年』來形容未來的十年一點不為過,我們深信未來十年對於鑽石業而言將會是極佳的日子,而行業更將會發展成『非一般』的商業環境。」Shine女士與各地政府、業界及消費者都一樣,正期待全球鑽石業有著更多突破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