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十年的中國上海黃金交易所有望明年推出詢價交易,為商業銀行、生產商等機構提供快捷的大宗黃金交易管道;而黃金期權,黃金交易型憑證等創新產品亦在積極準備中。
金交所理事長沈祥榮在接受路透專訪時指出,近年國內金市交易日漸活躍,金交所的交易系統目前所承受壓力較大,亦讓該所在推出新產品上較為謹慎。
(詢價)系統已開發得差不多了,明年可能會推出,他表示,雖然在詢價交易剛開始時,交易可能不會太活躍,但目前不少國內外的商業銀行已表示出濃厚的興趣。
對於期權等具有杠杆效應的產品,他說,金交所的態度是積極準備,穩步發展。其實,金交所現有的延期交易亦具杠杆效應,發展潛力目前尚未能完全發揮。
他說,"現有我們有167萬個客戶開戶,交易帳戶不到10萬戶,每日交易平均僅2-3萬戶。若是增加10%的客戶,你想想空間有多大。"
目前上海金交所共有162家會員,包括20多家境內金融類會員,以及滙豐銀行中國公司、渣打銀行中國、澳新銀行上海分行、瑞士信貸銀行上海分行及加拿大豐業銀行廣州分行等五家外資金融會員。
沈祥榮透露,目前已有10家左右的境外機構向交易所提交黃金交易申請,"主要是銀行和金商"。
上海金交所的交易品種包括黃金、白銀和鉑金,1-10月交易所累計成交黃金5,014.5噸,同比增長43%。其黃金交易形式包括現貨、T+5和T+D兩個延期交易品種,以及Au(T+N1)、Au(T+N2)兩個中遠期交易品種。
國內包括工商銀行,民生銀行,中國銀行等十多家銀行均開展的個人紙黃金業務,但目前上海金交所的撮合制交易,單筆交易量只有幾公斤。若有幾百公斤或上噸的黃金交易,不僅成交筆數多,而且不能瞬間鎖定價格,還容易引起市場波動。
詢價制度有助發展創新
沈祥榮表示,詢價交易將是目前撮合交易機制的補充。不過如果沒有詢價制度,市場上許多功能將無法實現。今後若要推出黃金現貨期權或黃金交易型憑證,需要詢價和做市商的配合。
他認為,未來詢價交易的交易對象應主要是境內銀行,還將包括生產企業和加工企業,以及部分外資銀行。
(銀行)紙黃金做的大,敞口風險就大,目前他們都是在境外做對沖,但這存在匯率波動的問題。若在國內做,匯率問題沒有了,對沖也比較方便,他指出。
他還表示,基於金交所的交易系統容量有限,上海金交所短期內會對系統進行擴容,提供交易處理速度及客戶容量。同時交易所亦在考慮建設其第三代交易系統,計畫在兩年內完成。
中國商業銀行憑藉發達網路及強大的資本實力,在國內黃金市場份額已超過60%。民生銀行金融市場部貴金屬主管魯麗羅此前表示,國內非常有必要建立銀行間黃金市場,該市場能為投資者提供銀行自主報價、完善的交易管道、控制風險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