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票、炒房產、炒黃金……如今,“炒”資產的方式已經不局限于這些看似傳統的領域,而已然延伸至紅酒、白酒,乃至鑽石。去年一年,鑽石可謂是“五級跳”,累積漲幅達到45%。
近日,鑽石正式作為銀行理財產品悄然浮出水面。不久前,某國有銀行江西省分行舉辦的鑽石理財產品推介會上,一位投資者現場買走價值270萬元的數顆裸鑽,還有一位元客戶向理財師訂購了一款價值800萬元10.17克拉的大鑽後,“悄悄離開現場”。根據現場推介介紹,購買該類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可獲得每年5%的保障收益和寄售服務。
有些投資者認為,黃金和鑽石同屬礦產資源,在投資品類上區別不大,其實這種認識是有誤差的,黃金價格波動受到大盤價格浮動的嚴重影響,而鑽石由於其稀缺性,價格相對較為獨立。
據瞭解,全球僅有27個國家生產鑽石,且分佈極不均勻。迄今為止,主要產地仍然鎖定在非洲、澳大利亞和俄羅斯3大區域,尚未發現新的鑽礦資源。
在所有被採集出來的鑽坯中,一般情況下只有8%左右的能達到寶石級,高達92%的只能用於工業。而在8%的寶石級鑽坯中,95%左右的鑽坯只能切割為30分以下的裸鑽。
“貴重風險”不容忽視
事實上,鑽石投資最開始是以收藏形式出現的。如今,國內投資市場中,鑽石市場雖然有著良好的市場前景及升值空間,但所面臨的風險也是很大的。
戴蒙德相關負責人表示,“無論是收藏還是‘炒鑽’,首先需要投資者具備鑒別鑽石良莠的專業知識”。上等的鑽石需要具備4C標準:顏色(color)、淨度(clarity)、切工(cut)、克拉(carat),而不同成色、淨度、切工和大小的鑽石所具備的升值空間也是不同的。切割時必須同時顧及切割比例、對稱以及完工處理,而只有優良的切工才能使鑽石的亮度、火彩和閃光三者達到一種平衡。
“1克拉以上的鑽石才具有收藏價值,顏色、淨度越高,升值空間也越大。而再好的一顆鑽石,如果沒有好的切工,同樣也是無法釋放其價值。不過,由於鑽石的顏色、淨度等是用肉眼無法鑒定的,因此,投資者在購買時需認准專業鑒定證書,選購附有美國寶石學院(GIA,只鑒定裸鑽)、比利時鑽石高層會議(HRD)、國際寶石學院(IGI)、美國寶玉石協會(AGS)及歐洲寶石學院(EGL)等鑒定機構證書的產品。如此一來,消費者手上的鑽石在需要時也會更容易賣出,”一位從事鑽石投資3年的投資者對本報表示。
其次,之前提到的鑽石銷售“變現難”問題,也是造成鑽石投資風險的重要因素之一。據瞭解,目前投資者銷售鑽石主要是通過拍賣、典當及回收管道。拍賣會所成交的多是稀有鑽石,普通鑽石幾乎“無人理睬”;而大多數典當行拒收鑽石,即便回收,價格也僅達售價的一半。因此,如果沒有好的管道,投資者應做好長期持有的準備。
此外,“炒鑽”門檻較高,並不是所有投資者都適合收藏及投資。但對於有意向的投資者而言,“裸鑽”相對於鑽戒等藝術品而言,收藏價值更高。
由於裸鑽沒有過多附加值,因而升值空間是最大的。相反,一般品牌的鑽飾,其鑽石成品價格是裸鑽的3倍以上,特別是名牌鑽飾,其品牌附加值使鑽石溢價非常高,因此也使其失去了投資價值。當然,不同品種的裸鑽投資方式也不同。
此文章為WithLove唯愛鑽飾網(http://www.withloveco.cn/)原創所有,如欲轉載請必須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