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指是最古老的定情信物,有著悠久歷史。戒指戴在無名指上,象徵著把對方的心永遠拴在自己的手上。而結婚對戒,對即是雙,所以戀人也好夫妻也好,都喜歡用結婚對戒表達忠貞不渝的愛情以及雙宿雙飛的念想。就像感情的契約,睹物思人,以物寄情。感情不能重複,結婚對戒不能易主,一生有一次就足夠了,一次感情的昇華,就為一生的幸福。

結婚對戒表達忠貞不渝的愛情
結婚對戒的由來
1477年,奧地利的馬克西米連一世在與法國勃艮地的瑪麗公主定親前,接到公主的一封來信,內文寫道:定親之日,公主必須戴上鑲有鑽石的指環。由此,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第一枚結婚鑽戒就此戴在了瑪麗的手指上。鑽石戒指從此成為情侶們忠貞愛情的至高信物。當代的情侶衫早在中世紀就已經出現了。一對情侶的左邊衣袖用相同布料做成,是中世紀傳統愛情的象徵。另一古老習俗就是兩人佩戴的珠寶頭圈。中古後期為擺脫單調的鑲制法,工匠開始把浪漫的意念引入鑽戒設計上。他們採用了拱型的鑽石,加以精巧的鑲工,做出更別致的設計,如薔薇形雕飾,英文字母,或象徵處女的百合花紋章。
多變設計始於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的曙光照耀著歐洲,藝術家們突破禁欲主義的束縛,開創了注重人性的新藝術,宮殿建築比教學更受到重視,圓拱頂,彩色玻璃窗,建築更接近人的生活。服裝以義大利為代表具有開放、明朗、優雅的風格。男裝雄大,女裝渾圓。天鵝絨、織錦緞和織進金銀線的華貴面料備受青睞。女裝是在腰部有接縫的連衣裙,領口呈V型,胸口袒露很多。與此相應,16世紀金匠的工藝再創高峰,他們創造了一種新穎的雙環婚戒,可分可合,正象徵了婚姻合二為一的意義。有人在指環上刻上:“神配合的,人不可分開。”1525年,馬丁路德和加德林波娜結婚時,就是佩戴這種雙環戒指。
17世紀女士社交良伴
17世紀的藝術風格稱為巴羅克風格,其特點是氣勢雄偉,生氣勃勃,擅長表現各種強烈的感情色彩和無窮感。女裝表現為流動的衣褶、變幻的線條、緞帶、花邊、刺繡、飾紐等多種裝飾令人目不暇接,領口坦胸露乳,裙子至少要兩條重疊穿用,長長垂至地面。這給珠寶設計提供了足夠的想像空間。與此同時,戒指的款式又有新的變化。有形狀如燃著火的心,插著愛神之箭,雙環戒指也多了一層浪漫的象徵,以緊握的雙手來代表信心。由於在巴西發現了鑽石,使鑽石的供應突然增加,鑽飾也成了珠寶商的生產主線。同時,經過改良的燭光燈飾使更多的社交活動可以在晚間舉行。而閃爍生光的鑽石亦能以最佳的姿態出現。鑽石成為女士社交的良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