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鑽飾的普及化,消費者對鑽石4C(即切工、克拉重量、顏色和淨度)的認識逐漸增多,對淨度和顏色級別的盲目追求越來越高。消費者想以有限的金錢購買VS甚至VVS以上的淨度級別。過度追求高色高淨度只會忽略了鑽石的整體美。
誤區一:切工對鑽石的價格影響不大
鑽石的切工是4C中唯一可被人為因素影響的一個C,但往往被大多數消費者忽視。好的切工能彌補鑽石其餘三個C的不足,因為只有良好的切工才能令鑽石的亮光、火彩充分顯示。把幾顆鑽石放在一起,如最耀眼的那一顆,就是切工最好的。事實上,影響一顆鑽石閃爍度的最大單一因素是其切工的好壞。
誤區二:克拉重量越大的鑽石價格越高
克拉重量是最客觀的一個C,不錯克拉重量越大的鑽石越罕有。人類開採鑽石的四千多年歷史中,重量超過1000克拉的鑽石只有一顆;全世界每一百年才發現一顆重量超過100克拉的鑽石。但越大的鑽石越難切割及加工。克拉重量越大的鑽石越易於引人注意;可是,鑽石的價格並不單取決於重量。同一克拉重量的鑽石,若其品質(顏色、淨度、切工)不同,價格可以相差數倍。
誤區三:D顏色的鑽石最漂亮
顏色等級是很多消費者過份強調了的一個C。各種顏色的天然鑽石,彩色鑽石及完全無色鑽石最為罕有。但完全無色者僅為萬分之一,其餘的都會不同程度地帶一點顏色,專業人員會憑肉眼及專業儀器對每顆鑽石進行顏色分級。很難說D色的鑽石就比E色的漂亮,還要看切工、克拉重量和淨度。不少消費者購買鑽石會舍顏色而取克拉重量。因為他們覺得鑽石的天然色澤在正常光線下是很難看出的,沒有克拉重量來的直觀。
誤區四:買鑽石一定要買VVS高淨度的
不少消費者把鑽石內含物及鑽石品質差劃上等號。但事實上幾乎所有的鑽石都會有不同的內含物,每顆鑽石的內含物顏色、大小、多少、位置都是不同的,是天然鑽石形成過程中的印記及不可或缺的淨度特徵。已打磨的鑽石大多為“肉眼下無瑕”(即SI以上)的鑽石,其內含物不單不會影響鑽石的耐久度,而且令鑽石更具特色。
誤區五:鑽石的保值能力最重要
鑽石的保值能力要視乎其價值及罕有程度,一般來說,克拉數越大的鑽石越能保值。不過,一件鑽飾的製造成本(手工、金耗、設計費用等)、銷售成本(租金、工資等)及推廣成本不菲,占零售價的比例很大;越低價位的鑽飾,這些成本所占的比例越大。所以,一般的消費者在購買鑽石時不應把重點放在鑽石的保值能力上,而應著眼於鑽石的切割水準及鑽飾的款式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