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唯愛鑽飾為您提供的“鑽石戒指的文化與歷史由來”相關資訊供您參考,唯愛鑽飾是國內的鑽石行銷機構,為廣大消費者更多地瞭解鑽石文化與歷史提供更多資訊。
無論珠寶的潮流如何演變,鑽石婚戒依然是二十世紀新娘最夢寐以求的愛情信物。目前,由戴比爾斯鑽石推廣中心舉辦的“愛的獻禮,世紀婚戒展”來到上海城隍珠寶等地,一批由15世紀流傳至今的古董鑽戒揭開神秘的面紗,不僅展現了不同歷史時期的鑽石加工工藝和造型,更令人們真正領略到鑽石的永恆與經典。
鑽石戒指第一次被用作婚約是在1477年,由奧地利的馬克西米連一世獻給法國勃良地的瑪麗公主作為訂婚禮物。但15世紀的鑽戒皆以鑽石的天然結晶體鑲制,也就是未經精密切割過的鑽石毛坯,因此,並不如今天經過琢磨的珠寶一樣閃耀,它呈八面體,像兩個底部相連的金字塔,一頭面朝上,造型含義如同金字塔一樣,把邪惡藏於地下,讓美好的愛情持久永恆。雖然當時鑽石的光芒未能完全綻放,工匠們還是用了銀箔、黑、綠色雕成葉形花紋的琺瑯及紅寶石來襯托鑽石的純白光芒,有情人把愛情詩句刻在戒環內互贈。
一直到16世紀,鑽石的磨光和切割才較為廣泛地被運用,並創造了一種新穎的雙環婚戒,戒指有兩個環,扇形般從底部的支點散開,合起來又是一枚完美無暇的戒指,正象徵了婚姻合二為一的意義,指環上還刻了“神配合的,人不可分開”的箴言,1525年,馬丁路德和加德林波娜結婚時,就佩戴了這種戒指。
踏入17世紀,戒指的款式又有了新的變化,有形狀如燃著火的心,插著愛神的箭,以及用一雙黃金雕刻成的小手捧著心狀鑽石造型的。結婚戒指多戴於大拇指上,但在婚禮時,人們仍按傳統戴在無名指上,更有浪漫的傳說,即無名指的血脈直接引進心臟,即愛的所在地。
18世紀,切割工藝和鑲制工藝的進一步提高使鑽石更加璀璨,複雜花巧的裝飾成為時尚,有的鑽石鑲在托高的盾形座盤上並配以淺藍色的琺瑯;有的戒指座托形似花瓶,樹葉是狹長的綠寶石, 以鑽石鑲成的花朵顯得分外奪目;甚至還有在今天看來也頗有個性的字樣設計,每個綴滿寶石的字母在指環上拼成讚美的詞語。愛的題詩也被挪到戒環外部,同時衍生出以整只鑲了一圈碎小鑽石的戒指戴在同一手指上的婚戒之前,以免婚戒遺失的守護戒。
文章為WithLove唯愛鑽飾網(http://www.withloveco.cn/)原創所有,如欲轉載請必須注明出處。